更多服务
图说奉贤地名:南高桥
日期:2021-10-17 浏览

南高桥

清代青村盐场地图中的高桥集镇方位

高桥集镇,亦叫南高桥,是奉城镇辖境内的一个古集镇,位于奉城集镇以西1.5千米。东到古市桥(场前桥),西至西弄口和原公社牧场,东南靠南奉公路,西北枕浦东运河。纵约1250米,横约650米,总面积0.8平方千米。镇南长北短,呈钥匙形。镇区河流纵横交叉,南奉公路从镇的西、南两侧经过,水陆交通都很便利。

高桥石拱桥近貌

这里初名东皋,因成陆时曾为东海边高亢地,故有此名。唐开元元年(713年),重筑捍海塘,东皋居塘内侧,开始有移民居住,唐末渐成稀疏村落。北宋元丰年间,地设青墩(后改青村)盐场署,此后盐民、渔民陆续群居是地,东皋渐成集镇。明永乐六年(1408年),里人陈宜捐款环形石桥1座,取名高桥。从此,镇以桥名,东皋则仅作别名。

高桥石拱桥旧影

在古代,南高桥的经济以渔、盐业为主。据记载,早在唐末,当地“海濒之民以网罟蒲赢之利而自业者,比于农圃”,“买鱼论斗”,可见渔业已相当兴旺。地设盐场署后,东皋商旅不断,居民益增,市镇不断扩大,经济日益繁荣。经过元代到明初,东皋已发展到相当规模。据明正德《金山卫志》记载:“高桥市独盛,海渔者得鱼悉于此鬻”。说明当时盐业和渔业均很发达,由此而带来了商业的繁荣。青村(奉城)设为奉贤县治后,高桥的经济活动开始向县城转移。清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太平军占领高桥镇,青村场署、环形桥及部分寺庙毁于战事,高桥镇一度趋向衰落。同治年间,环形桥、盐场署等得到修复。民国初年,高桥开始出现榨油工业。至1938年,镇上已有油车兼轧米厂6家。随之,商业亦再度繁荣,商店发展到四五十家。每逢四月半庙会,远近商贩云集,镇上人山人海,商品琳琅满目,热闹异常。

南高桥集镇旧貌

1949年后,个体商贩实行公私合营,南高桥因离奉城较近,故大部分商店和职工都转到奉城,商市为奉城所取代。20世纪80年代,镇上设有奉城供销社下伸店,兼营百货、杂货、肉类等商品。镇西南有高桥牧场,饲养猪、禽、奶牛等。镇南有高桥综合厂,加工玩具、针织、塑料印刷等产品,部分产品外销日本。镇上还有电动设备的轧米厂。南高桥已发展成为农、工、副、商综合经济的集镇。

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“栝楼”,亦称“瓜蒌”,俗名“杜瓜”。其富含淀粉的肥厚块根,经加工制作成粉剂后即称“天花粉”

昔日地方特产“高桥天花粉”闻名遐迩,始于光绪初,为民间采挖野生栝楼根加工而成的滋补佳品。















奉贤人才网